《尤哈》于1999年上映,是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唯一的一部默片,也是20世纪最后的一部默片,可以说是导演的一部实验作品,上映后褒贬不一。该片改编自芬兰作家尤哈尼阿霍(Juhani Aho)的同名小说,之前已三次被搬上银幕。本次改编,和我之前讲得《王子复仇新记》一样,都是阿基把一个古典戏剧移植到现代芬兰,至于为什么要选择默片,导演说最直接的原因是舍梅卡的扮演者,与阿基有过多次合作的法国演员安德烈威姆斯(André Wilms)并不会说芬兰语,而导演又觉得威姆斯是舍梅卡的不二人选,所以索性就拍成默片,这样就省掉了对白。考里斯马基对默片情有独钟,并时常批判现代电影中过多的对白毁掉了故事与艺术性。引用导演的原话,“我们再也拍不出《残花泪》(Broken Blossoms),《日出》(Sunrise) 以及《女王凯莱》(Queen Kelly)这种佳作,因为自从电影开始用那些花里胡哨的台词来哗众取宠之后,故事就丢失了它的纯洁性及电影的本质:返璞归真” 。除了古典戏剧的气质之外,本片还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几乎无处不在的背景音乐,尤其是舍梅卡初次登场时,电吉他及小号对riff大张旗鼓的变奏,我们便知道,邪恶的大反派登场了。《尤哈》是一个情节剧与滑稽戏的混合体,既让人感同身受,也让人啼笑皆非,在默剧的框架下,人物塑造变得更加简单与凝练,这里玛利亚的扮演者,阿基御用女主卡蒂奥廷宁的演技可圈可点,我总能在她面无表情的面孔下察觉到细微的内心变化。如果说圆滑油腻的舍梅卡对应了默片时代的吸血鬼德古拉形象,而笨拙憨厚的尤哈则对应了弗兰肯斯坦的怪物或弗里茨朗的《M》中的男主彼得洛。本片可以说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对现代电影技术最极端的排斥了,为了诠释他心目中电影最原始的魅力,抑或是想要表达他自己记忆中的那份纯真的美好(导演生于1957年),他一直活在过去,在他2017年的收官之作《希望的另一面》中,我们看到的也是50年代的气息。
来源
【澳職聯🇦🇺-賽前新聞】2021-11-26 西部聯 VS 珀斯光輝 | 珀斯光輝客戰西部聯和味濃
2021-11-26 16:45 #西部...